目前国际助产专业教育已发展成为独立的高等专业教育,国际助产士联盟(ICM)将助产士定位为:妇女及其家庭在围生期中护理的关键工作者。目前,在英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助产士以本科学历为起点,美国则以研究生教育为起点;且继续教育为不同于护士教育的独立体系。在以上国家,助产士可以独立为正常妊娠妇女提供产前、产时、产后的全程支持。国际理念认为助产士不是一般概念上的接生护士,而是受过独立高等专门教育的专业医务人员。
有着百年教育历史的助产专业在我国已开始取得长足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妇幼保健体系,不少学校开始从事助产高等教育,在继续教育中也有专业深造的可能,助产士仍从属于护理专业,在注册和职称晋升上,助产专业既可以从事护理工作,也可以从事助产士工作,从而就业面上更加广泛。
我国助产士教育主要以中专教育为起点,助产士的继续教育体系也等同于普通护士。而目前在一线工作的助产士是我国未来数十年内此领域从业人员的主体,如何提高她们的知识技能水平对孕产服务质量至关重要。对于助产士,相对于全日制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则容易普及且成效较快。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前身黑龙江省卫生学校于1948年建校。创办之初是以助产为主的坤光助产学校,六十二年来一直开办同类专业护理,先后开办过相关专业妇幼专业、医士等;1995年、1999年有幸作为办学实力较强的学校承担国家教学任务,为西藏藏族培养了两届100多名妇幼医士专业学生,如今她们已是西藏地区妇幼、助产、医疗领域的骨干人才;2001年开办中职助产专业至今,积累了较丰富的助产同类及相关专业办学经验。因此,有责任为助产士的培养付出努力贡献力量。
自上世纪70 年代以后,中专层次的教育一直是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流。进入21 世纪后,国内高级护理教育快速发展带动了一小部分高校或升格中的中专学校开始在原有中专助产办学的基础上尝试高级助产士的培养,三年制高级助产大专、五年制高职助产的教育开始起步。目前,全国大专层次的高助人才培养已初具规模,高层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已经起步,各省市急需本专业高层次助产专业人才,人才培养任务仍十分艰巨。
由于中国助产士教育起点较低,通过培训使其能够完成正常妊娠全程医疗工作并非一蹴而就之事。因此对助产士进行孕期-分娩-产后全程的知识技能培训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助产士执业地点为产房,主要执业重点是与医生一起共同完成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监护和管理。而现有的妇幼保健体系决定二级以上助产机构的助产士不仅需要协助正常妊娠的妇女完成生理性妊娠和分娩的过程,同时要协助产科医生对病理妊娠和病理产科的产妇提供高质量的助产服务。对其进行助产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及病理妊娠的早期识别等培训,可以使其更全面地理解助产工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